close
職場上, 很少參與談論孩子習性怎樣困擾成人與成人希望怎麼更正孩子生活習慣的討論,
因其中, 有許多成人跳脫不出的框架與習慣性的思考模式, 因此, 我大多只是聆聽,
偶爾, 拋出一些問題。 只是, 問題大多「沉入水中」, 轉身回到彼此匆忙的職場生活步調裡,
就又船過水無痕…

中午, 碰到也是來新竹出差的同事與同來開會的廠商, 我與這位溫和的配合廠商, 僅有數面之緣,
即便他所負責的 project 是我所屬部門的專案, 但因平日大多由 所屬的 leader 負責開會,
因此, 我與這位廠商 Scott 頂多見面打招呼。

今天中午, 一起外出用餐, 3 人聊起彼此在同一集團內工作的資歷, 聊著聊著, 話題轉向居住所在,
才知道, Scott 數年來, 搬過好幾個地方, 目前定居於宜蘭。

往來宜蘭與台北/新竹的工作者, 可能的原因 – 為了孩子的教育!

果真, Scott 的兩個男孩, 老大曾在宜蘭慈心就讀 1 年, 之後即開始自學!

由華德福與自學開始, 我們聊到了彼此都知道的人 – 聰聰、 聊到人本、 聊到種籽、
聊到為何孩子不適應華德福教育 (針對不同年齡, 華德福有其理念架構, 但當孩子並不喜歡遵循
這樣的學習模式時, 興趣與教育理念的不同出現摩擦與衝突. 孩子與學校的理念如同一般傳統教育,
出現背離)、聊到他們也曾帶孩子到全人中學面談; 這一路走來, 經歷的家庭調整與現在孩子在學習上,
面臨了瓶頸 (孩子有充沛的實務經驗 — 花了 2年的時間, 自己製作遙控飛機, 也學習如何製作火箭;
但高一的孩子, 卻無從了解這些實務背後的原理, 更深入的知識與理論架構, 似乎有需回到體制內學習
的掙扎與困頓。

Scott 臨走前, 再談到, 人本可以走入鄉間, 將教育本質在更多的學校生根/運用 (目前台灣小學
偏遠地區頻傳廢校, 為了防止廢校, 目前正好有機會可讓教育走入公辦民營的模式, 讓人本教育的開花,
能對 30/40 年來未改變的台灣教育, 有大幅翻轉的機會.... (非主流的教育思想僅佔目前
台灣主流教育的數萬分之一, 由於樣本數太小, 實在沒法讓台灣的教育產生根本與質的改變)

短短一個小時, 看見一位父親在兒子們自學過程裡, 一路走來的家庭/社會省思與面對自己、
面對生命成長的困擾與如實的美麗!

生命的引領與發展, 真是奧妙! 一頓飯, 能牽出什麼樣的因緣呢?

靜心以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