蕙慈, 從小就是個活潑, 好奇心重, 對環境適應力極強的孩子, 也因為對新奇事物擁有強烈的慾望,
自上幼稚園開始, 孩子的書包總會陸續出現漂亮的髮夾, 貼紙, 鉛筆....

面對孩子與日俱增的無窮慾望, 我們一貫的態度, 就是與孩子談話, 談他人失去東西的心情、談物權、
談為什麼不能拿別人的東西、談尊重、談人最重要的是不能騙自己; 而孩子也總會對我們回應,
告知我們 -- 不能拿別人的東西。

只是, 近半年來, 孩子狀況頻繁, 頭腦認為, 這樣的談話, 孩子應能夠理解; 但隨著孩子越大,
在生活中處處表現出對新事物喜好的強烈慾望, 深心裡卻隱隱不安著....

2/09 晚上離開會館, 照例帶孩子們到附近的便利商店, 買了她們的零食。

當晚回到家後, 不經意發現孩子掩藏玩具的慌亂動作, 我們才知道, 這晚, 趁著大家不注意時,
孩子拿了便利店架上的玩具…. 詢問過程裡, 孩子多次變換從哪裡來的理由 (學校戳戳樂 ==>
同學哥哥給她的 (但她說不出哥哥的名字)==> 路邊車下撿到的... 自己沒有動怒, 只是針對每個
不是那麼合邏輯的理由, 深入的詢問。

最後, 依著母親的直覺, 更進一步發現當天孩子書包裡的玩具, 是她課後在另一家玩具店拿取的....

雖然堅持於人本的教育理念, 自己也在網友媽媽 M 的孩子碰到相同狀況時,
「感同」去引導她應該與孩子深談她的感受, 但當自已「身受」在相同的情境下,
才真正切身的感受到面對自己孩子拿店裡玩具, 那深心裡的震驚、徬徨與不安與一些微妙的自責情緒,
是那麼樣的深刻與磨人....

隔天, 先帶孩子到便利店, 對店長說明、道歉並付款後, 仍帶孩子如期參加三天兩夜的人本親子營。

只是, 孩子給我的課題並未結束。

即便再三叮嚀, 5y4m 的女兒仍舊在前兩天, 禁不住誘惑拿了隔床小姊姊的小熊與活動員放在辦公室
的漂亮貼紙。

身為母親, 面對孩子接連三天, 四度犯下相同的「錯誤」, 我的情緒翻騰、心中的焦慮、不安
幾乎到了快要決堤的狀態....

每一個當下, 難受的情緒讓混亂的頭腦幾乎無法運作, 心中懷疑著自己, 堅持不打罵的教育方式到底
有沒有用? 5 歲多的孩子, 還能再怎麼談, 孩子才能真正自心了解?

許多的疑惑、不安讓我的情緒緊張, 只要孩子想回寢室, 我就不自覺的懷疑,
認為孩子會翻室友的物品.... 而孩子, 更敏銳的感受到我的緊張不安與不信任, 甚至直接反問我:
「媽媽, 你是回來看我的嗎?」或是反應激烈的不要我目送她回寢室....

情緒的不穩定與對孩子隱約的不信任, 警惕著自己; 那幾天即便處於不方便的環境,
仍讓自己維持早晚練功的習慣 -- 自己很清楚, 如果沒練功沉靜內在, 我的心會更加的慌亂與不安...

第二天晚上, 找了人本基金會資深的親職教育工作深者, 談了自己內心的不安、
談孩子的狀況、我的疑惑, 更想知道, 我該再怎麼談? 怎麼做孩子才能真正了解與自我克制?

之前參加父母成長班的桂英老師, 是此次生活營的領隊, 緩緩詢問至今發生的狀況 –
1. 我一貫的處理方式? (是否有用打罵的方式來規範孩子?)
2. 孩子的反應? 我們平日怎麼處理孩子「想要玩具」的慾望?
3. 桂英給了我真心的建議 -- 蕙慈很早熟, 也非常非常的聰明, 她認為我要提早教孩子存錢
與使用錢的觀念 (一般孩子大約是國小才開始給予零用錢), 並需進一步與孩子談「慾望」
與「正確滿足」慾望的方法及「慾望的取捨」。
4. 桂英也舉例說明 (一位父母成長班的醫生爸爸, 在課程裡, 說明直到國小三年級,
他都有拿取同學物品的習慣, 當時的他並不明白, 那樣的滿足補償是因為無法無法面對自己嚴厲
父親的一種內在壓力的抒發, 習慣的改變自因為到外地親戚家上學, 慈愛的舅舅給了他心中
需要的關愛, 這拿取別人物品的習慣, 就這麼自動的消失了), 孩子深心裡可能對愛有所不滿足,
但因為孩子自己並不清楚, 因此可能藉由「取得外物的方式」(尤其是蕙慈現在對於物權觀念
還不是那麼清楚, 行為的控制力更是薄弱) 來滿足心中的缺憾感。
5. 桂英特別強調, 老師與父母千萬不可用「小偷」這樣的犯罪字眼 (小偷為指「已負法律責任」
的「成年人」犯下的偷竊行為, 絕不是指尚無法理性控制自己行為與需要教育引導的孩子)
來「負面加強」孩子對此行為的認知。

如果我們處裡孩子犯錯的結局只是逞罰, 孩子將學不到什麼寶貴的功課。也許他們只學會如何規避犯錯
下次如何不被逮個正著。 處罰無法使人產生智慧或有所長進, 反而只會讓人心懷苦毒與憎怨,
這些情緒並不能嚇阻人繼續犯罪。

在這晚的談話, 該怎麼做的答案, 一點一點, 清楚的出現在我的腦海裡, 心, 安穩的平靜了下來!!!

回家後, 與 5y 多的孩子談話 -- 談慾望、 談正確滿足慾望的方式、 再強調物權的觀念與教導孩子
怎麼存錢, 並允諾每週給孩子固定的金錢做為她可以自主規劃之用。

5y 多的孩子, 非常興奮於自己將擁有可以自由安排、使用的金錢, 開心的答應進行她的存錢計畫!
(只是, 看孩子當下仍舊隨手放置她的存錢筒, 我知道孩子其實對於物權觀, 依舊似懂非懂。哈!)

孩子在我陪同她面對老闆, 說明行為並允諾改正前, 問了我一個問題:「媽媽, 你又沒有拿東西啊!
(意思: 為什麼我要陪她去面對老闆?)」 平靜的告訴孩子 -- 因為她是我的孩子, 做了不對的事,
媽媽有責任要教她, 也願意陪她一起面對錯誤, 如同師父一直告訴我們的 -- 做錯事了,
只要改過, 就好了。

孩子似懂非懂的笑了。

在面對孩子出狀況, 人生路上需父母引導、教育的過程裡, 讓我深深感恩 師父平日的教導。

在那心緒混亂的三天, 自己繼續參加親子營, 有幸得到人本教育基金會資深親職工作者與
輔導員的正向引導, 讓我找到了再與孩子深談的方法, 並「堅信」不用打罵的教育方式,
勢必會一點一點的在孩子的心中種下, 孩子願意聆聽與真實面對自己的勇氣, 進而產生自心而出的
內在自律的行為 (非他律的規範)。

但, 深心更清楚, 自己能夠這麼快的轉動心念朝向正向並平靜下來, 找到真正「對的方法」
面對自己與教育孩子, 是自己拜師練功三年, 落實於修改自己脾氣、心念的結果。

無法想像, 如果自己三年前沒有拜師練功, 面對幼兒期孩子拿他人物品的行為, 依照我那記惡如仇,
總是用著「高道德標準」看待人事的個性, 我肯定無法面對與處理當時自己心中難受、慌亂、
憤怒、自責與不安的情緒, 而會依循一般的處理方式 -- 對孩子的行為, 施以痛打與責罵,
嚴之以懲!!! 那, 除了嚴重傷害孩子的心靈, 更讓孩子恐懼畏縮, 滿心罪惡感, 重要的是,
孩子仍無法明白怎麼改正她自己的錯誤行為; 這樣只用「脾氣」教孩子, 將折損孩子日後能
真實面對自己的勇氣, 與磨損其自我成長的能力。

師父總諄諄提醒我們, 只有「心」「平靜」與「安寧」, 才能找到面對生活難關的清明智慧。

因為有明師的引領, 讓我在面對生活的難關時, 能察覺自己的心緒狀態, 願意放下腦中
自然浮現的傳統方式 (打與罵), 進而找到 「真正對」 的教育方法, 用滿滿的歡喜與正向的
心念與信任, 引導孩子認識自己、面對自己, 進而願意修改自己。

我們與孩子間, 也得以平衡與平和的彼此相互對待; 更奇妙的是, 這之後, 孩子似乎,
更長大與更成熟了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