蕙慈, 自 3 歲開始上學, 就對美麗、新奇、有趣的東西很感興趣,
也許是卡通廣告的推波助瀾, 也許是天性就是喜愛美麗、新奇的東西;

3 歲, 把同學的漂亮鞋子, 穿回家....

3 歲半, 喜歡穿裙子, 堅持挑選自己喜歡的衣服, 隔天穿到學校, 與同學「互比」,
不管當天適不適合穿, 就是堅持穿著那些衣服、鞋子到學校。

4 歲, 拿回老師放在桌上的錢、 學校老師的物品 (可能只是一塊小積木, 但總會在她的書包裡
發現一些奇怪的物品)

4 歲半開始, 知道, 別人擁有她沒有的東西, 會趁大家不注意的時候,
將同學分享的玩具、文具、物品, 放進自己的書包裡, 但又會在老師詢問時,
老實回答, 將東西拿還給同學。

5 歲, 懂得開始遮掩, 會做些小動作, 掩飾她自己的真實欲望!
(但平日跟著我們進出便利商店的孩子, 卻滿足於看看, 摸摸店內的玩具, 並不要求要買 --
孩子知道我們的錢就只有那麼多, 得做其他更多更棒的事)

一兩個月, 連絡本總會不定時出現: 今天蕙慈拿了XXX 的XXX.....

處裡孩子這些頻繁的行為狀況, 我們沒有生氣, 只是一次一次, 依著孩子當時的理解度,
讓孩子一點一點明白: 想要 =\ 可以擁有, 學會看清自己的欲望, 也學著明白為何
不能拿他人物品的道理。

也許, 只是因為, 我們願意『真心相信』也願意『放鬆等待』孩子自律能自然產生的時候到來
(行為能受大腦思維的控制)

昨天晚上, 老師聯絡本, 又寫孩子拿了同學的芭比.....

非常嚴肅的坐下來, 和孩子談此事 --- 談她當時的想法;
談她已經有許多的娃娃了, 為什麼還想拿她人的芭比?
談她下次如果又碰到很喜歡同學的物品時, 該怎麼做? 該怎麼徵得同學同意?
該怎麼尊重他人的意願 (如果同學不願意借她或交換玩時)?
談, 如果她每次都想拿別人的東西, 下次, 大家都會認為, 只要有小朋友的物品不見了,
大家都會認為是她拿的, 她願不願意被這樣想? 心中會舒服嗎?
(在談話的過程裡, 孩子數次不願正眼看我, 手中把玩著筆...)

談完, 讓孩子待在客廳, 我帶著寧去洗澡, 突然, 孩子大哭出來...

哭著走進浴室的孩子, 告訴我, 她好難過....
(她認為被我罵了—媽媽我, 沒大聲, 但很嚴肅是真的)
幫忙兩個孩子脫衣服, 真心抱了抱孩子, 給她安慰, 告訴她, 我並不是在罵她,
只是在讓她明白道理, 因為, 我非常嚴肅的看待這件事!!!
告訴孩子, 師父總告訴我們, 做錯了沒關係, 只要馬上『改』過就好了!!!
媽媽相信, 她一定可以做得到, 不拿同學的東西!!!

睡前, 孩子躺在床上, 自己將此事再告訴爸比, 趁此機會, 再度告訴孩子 --
我們『真心相信』, 相信她不會再不問過同學, 就拿同學的東西;
真心相信, 她能對美麗的東西說 : 我好喜歡你, 因為你好漂亮, 可是因為我不是你的小主人,
所以我不能帶你回家! 等我長大自己賺錢, 我再買跟你一樣美麗的東西喔!
(哈, 這是現階段孩子能理解與接受的)

我想, 我們願意, 願意『真心相信』, 孩子終能學會自律、自管,
只要我們以愛, 耐心陪伴、指引與等待。 (相信, 來自擁有充沛能量的內在;
因為充沛, 所以能量無限....)

(啊.... 這條路, 真的, 挺長的.... @___@ 畢竟, 每次看到老師寫的內容,
對我們自己當下心念的覺察與反應, 都是一次次真實的修行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