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此次人本親子營隊中, 主題是『陪伴』。

三天兩夜裏, 除了有父母的親職課程, 討論陪伴的方式與陪伴的心情外, 並實地的演練,
讓父母運用課程中學習到的方式, 去陪伴他人的孩子, 最後, 陪伴自己的孩子, 並討論兩者間的不同。

我是個懶媽媽, 不太用與孩子一起玩耍「陪伴」他們, 我選擇, 用『心在當下』的方式來關注他們。

當孩子要求我陪他們玩時, 我會真實告訴他們, 我認為他們自己就可以玩的很好,
而且, 媽媽想做自己的事, 沒法『陪』他們一起玩, 可是, 我會在旁邊, 一起『看』著他們玩。

孩子從小, 我幾乎沒「陪」過他們一起玩玩具 (只有讀繪本, 是陪著他們一起的);
基本上, 我並不認為孩子需由大人『陪』玩 (因為伴隨陪而來的, 總有成人未覺察的『教導』,
而我害怕, 孩子會因為我的『教』而限制了屬於他們那小腦袋裡的獨特與創意。

當下的『在』與『注視』, 是我『陪伴』孩子的方式。

當孩子在玩時, 不經意的與我四目交接, 從我眼中, 看到我對他們的的愛與關注;
對我的孩子, 這樣似乎就很足夠~

蕙慈總會在注意到我安靜的凝視時, 回問我: 「你幹嘛看著我啊?」
我總老實的告訴她, 我很喜歡這樣看著她, 因為, 覺得她真的, 好可愛~
然後回問孩子: 這樣你可以接受嗎?
孩子會聳聳肩, 無所謂的告訴我: 「好吧~ 」呵呵!

我的孩子, 就這樣, 在我的注視下, 玩玩具、 扮家家酒, 唱歌, 搖馬, 畫畫...
或合作, 或爭吵... (我不甚喜歡, 聽到在玩的孩子, 告訴我 “ 我不會~”,
除非她是真的需要我們的協助 ; 上了學的孩子, 很容易就將成人教導的玩法,
奉為圭臬, 除了那樣的模式, 就是 「不對的方式」(總會在蕙慈教苡寧使用器具的對話裡,
看見成人教導絡下的印子)

在小組分享時, 當我分享出自己的看法後, 有位媽媽會後告訴我, 我是 -- 四兩撥千金哦?
沒去探究她語氣背後的意思, 自己也不想去在意它; 我想, 陪伴, 重要的是,
孩子, 能否在我們的『陪伴』中, 感受到我們對她們無條件的愛與讚賞?

只要能傳達出這樣愛的訊息, 不管是怎樣的陪伴方式, 都是好的~

這次陪伴演練, 我們陪伴的是另一個家庭的兩個男孩, 老大與蕙慈同樣年紀,
個性較為安靜, 在開始陪伴的過程中, 自己發現, 我不能用陪伴自己孩子的方式去
「陪伴」這叫 “源通”的男孩, 似乎, 他很需要我的引導, 不然孩子似乎四處晃盪, 不知該怎麼做..

調整自己的方式, 開始與小男孩對話, 問他: 現在想做什麼? 他認為該往哪裡, 可以找到他想做的事?
就這樣, 在陸續的對話裡, 孩子的創意想法源源展現:
1.看到泥地上的狗狗腳印, 源通說那是 – 熊的腳印!! 還告訴我, 他有在山上,
看到大熊與小熊, 哈哈!

2.接著他想找獨角仙, 可是四目張望, 沒有找著, 在和他聊天的過程裡, 知道孩子對於
現在的季節覺得不是夏天, 因為並沒有很熱 (孩子說, 在有很多樹而且夏天的時候,
才能找到獨角仙) ^+++^

3.因為找不著, 孩子選擇放棄, 改找其他樂子! 走到一漥突起的沙地上, 孩子看著沒說話,
自己也沒催促他, 只是靜靜的看著他…. 突然, 孩子告訴我, 他想插秧! 哇.. 驚豔!!
我以為他有插秧的家人或’經驗, 後來得到的結論是: 很久以前外公曾經有田!

4.讓我更覺驚奇的是, 孩子說: 要插秧前, 先得把地弄平! 由於沙地凹凸不平, 找不到工具,
孩子想像性的用脖子上帶著的名牌拿來當工具, 象徵性的在沙地上抹一抹! 呵呵!

5.然後孩子拔起旁邊的野草, 很認真地重下直直的 5-6 株秧苗! ^^ 真的超棒的!

6.讓我覺得很意外的是, 源通在尋找自己想做的事時, 走著走著, 主動的和我牽手....
當下, 心中充滿著得到孩子信任的幸福感受!!!

7.我並沒幫孩子做任何事, 沒有告訴他該用什麼當工具, 也沒有告訴他該用什麼當秧苗,
過程裡, 我只是一貫的用觀察加上對話, 陪伴孩子, 讓他自己決定想做的事與該怎麼做!
孩子就自然的, 展現出無限的驚奇, 在我眼前~~

在陪伴的心得分享裡, 讓我想起蕙慈騎腳踏車的過程, 讓我更堅信, 這樣的方式對我與孩子,
才是最好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