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此次親子營, 碰到了一個『特別』的孩子。

才剛開始相見歡活動, 孩子就出現狀況, 苡寧害怕的哭著巴在我們身上, 不肯下來!
她說, 有個哥哥一直追她, 她好害怕~ 蕙慈則氣呼呼的告訴我們, 有個哥哥一直用腳踢妹妹,
還故意追妹妹, 孩子氣的不肯和我們說話...

爸比對於這事, 很在意, 也許確認過是哪個孩子, 活動中告訴我, 他對蕙慈說,
「那位哥哥生病了, 才會這樣打人」, 我對於用「生病」形容一個身體健康的孩子,
是不太能接受的, 心裡大概知道是怎麼回事, 即不再多談。

活動時, 抱著孩子到下校區, 身邊竄過一位小一有些壯碩的男孩, 換來寧寧緊張異常的反應,
心裡即有了底。 這個『特別』的哥哥, 叫明揚。

父母親職課程, 明揚的媽媽分享自己近一年帶孩子的狀況, 直覺告訴我,
早上讓寧與蕙慈哭的孩子, 應該就是他, 一個在母親眼中, 幼稚園階段非常『好』,
幼稚園畢業那個暑假才徹底轉變性情與情緒的孩子。

明揚的爸爸是個溫和的人, 台大醫生, 自家管嚴的嚴厲家庭長大, 明揚媽媽一年來,
心力交瘁於拉開祖父母與兩個孩子間的教養衝突.... (哥哥, 大明揚一個年級,
有著不同的情緒與行為狀況, 還好孩子在森小上課, 一年來, 在接納與包容的環境下,
性情上改變很多, 今年明揚自己告訴爸媽, 想轉來森小唸書)

我對於一般「過動兒」醫學上的情況, 並不那麼了解, 對我來說, 明揚只是個需要成人
放掉更多我們既定的規範去用心了解的孩子, 然對於所謂的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我並不贊成用藥。 藥物只是讓孩子的表面行為符合社會的規範, 一旦停藥,
我想狀況應該會更差。 (我是個對現代醫學許多醫療行為抱持著很審慎態度的人,
現代許多醫生, 實在與機器人看病沒啥兩樣, 除了腦中所謂的專業外,
看不到醫 『生』對人的內在關懷; 現代醫學, 越來越能將許多症狀精細的區別開來,
但卻缺乏對人, 這個個體內在的情感與個性, 有基本的關懷)

孩子在焦躁的生活環境裡, 因著情緒的無法克制, 容易與他人有所衝突, 數度
碰到明揚情緒激動的狀況 --- 拿著一根棍子, 揮舞, 並堅持要打平沙坑中的突起沙丘;
成人的處理方式, 不是情緒激動的附和就是拉扯與勸阻, 我在旁邊, 看著明揚的臉,
在那樣的情境下, 反而更加堅持與無法顧慮他人.... (孩子的情緒, 直到旁人散去,
沙子弄平, 才放鬆下來)

這樣的孩子, 平日大多無所表情的臉, 卻在面對某個成人時, 出現意外的軟化與放鬆...
(甚至出現小小的笑容) 這是讓我在三天的觀察裡, 很驚訝與動容的現象!!!
明揚, 對活動員雅萍 (人本教育基金會的工作人員, 孩子目前也在森小唸書)
接觸過程裡的詢問與回答, 臉上總會露出放鬆的笑容!!! 我的直覺是,
練太極拳的雅萍, 氣場較其他人更為柔和!!! 而情緒比較容易激動的孩子,
在與柔和的氣場互動時, 能很自然的放鬆他自已, 不必維持警戒的狀態!

辛苦的, 不僅是孩子, 父母更是, 亦步亦趨的緊跟, 精神無法放鬆; 不過,
明揚爸爸告訴我, 雖然辛苦但總是一定要改變的 (指他們自己), 自己只是關懷的告訴他們,
他們要讓自己更放鬆些 (明揚媽媽緊繃的情緒, 很明顯); 我想, 還好他們來到森小,
若在一般體制內學校, 孩子的狀況好壞, 就會決定於碰到的老師與同學們了....!
(現在的教育學習環境, 並未比 20 年前民風未開時, 改善多少…)

明揚, 第二天早上, 與我照面時, 自己只是單純詢問他前天爬樹的情形
(小活帶著當時情緒有點激動的明揚去練習爬樹讓孩子情緒因體力的消耗而得到宣洩),
面無表情的孩子竟然告訴我: 「我爬給你看~~ 」讓我嚇了一跳....

跟著孩子到樹下, 看著他在爬樹過程裡, 有點挫折想放棄 (有段路不太好跨越),
自己沒說什麼, 只是微笑看著他, 告訴他慢慢來, 你可以做到的! 多花了些時間,
明揚就自己克服, 完成了上樹與下樹!!

我常想, 這些『特別的』孩子只是比其他孩子, 需要更多放鬆與正向的對待方式
並花更多的時間而已 (必須改變的往往是父母), 如果, 我們願意給他們更多放鬆的對待
(而不是用很多的規範, 希望改變他們符合社會的期待), 讓孩子慢慢從生活中
建立起對自我的認知與信心, 我相信, 孩子一定會有所不同與改變的。

也許, 我這是外行人的見解, 但, 我在明揚, 這樣一個情緒容易激動的孩子臉上,
看到他也能放鬆與卸下心防, 只要面對他的成人, 不先用評斷的心看待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