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日在慈的書包中, 找到了學校的工作零件與拼圖中的兩小塊, 她因為喜歡所以放在書包中。 另外她又把慶芳書包上所有的 Hello Kitty 的胸針收起來放在衣服內, 老師發現時, 她並沒有說是誰的, 只見她放回自己的櫃子中, 但老師知道那是慶芳的。

老師已告知她, 拿別人的物品前, 應知會主人的禮貌, 請家長也告知她!』

6/16 週五晚上, 看到老師在蕙慈連絡本上寫的這段話, 那當下, 心情有些不好。

蕙慈對於新奇物品的慾望一直很強, 尤其加上卡通與環境中廣告的不斷促銷, 要讓孩子「明白」想與需要的差別, 對我們, 是很大的挑戰。

我們並無法贊同她每樣東西都想買的心態, 目前只是真實告訴她, 家中的經濟狀況, 並不允許她什麼都想買。但在外出到便利店或逛書店時, 我仍會讓孩子挑一兩樣她自己喜歡的物品或食物帶回家。

我並不想用「經濟所有權人」的成人姿態來限制孩子「想要」的欲望, 只是這引導孩子「明白」的過程, 真的挺磨人的.... 磨的是我們被制約的頭腦與耐性。

孩子越大, 行為常會出現在我們看不到範圍 ---

吃了三顆糖, 讓孩子自己將糖盒拿到櫃子上放好 (我選擇相信孩子), 結果蕙慈忍不住想吃的欲望, 在櫃子前偷偷的拿取... 聽到塑膠袋的聲音, 我走到櫃子前 -- 看見孩子將手放進盒內, 看到我的眼神, 有些驚慌....。

對於我的詢問, 馬上編了個理由, 告訴我: 「我沒有吃啊, 我只是看看有沒有裝好! 」

那當下, 蹲下來, 看著孩子的眼睛, 問她: 「你如果真的很想再吃ㄧ顆, 就來找媽媽討論或商量, 告訴媽媽, 你很想再吃ㄧ顆! 人, 騙不騙別人不重要, 重要的是不可以自己騙自己! 你很想再吃ㄧ顆, 是嗎? 」

孩子眼神很清澈, 對我猛點頭。

我讓她再多吃一顆, 並讓她也拿一顆給妹妹。

被承認與滿足的欲望, 讓她沒再回到櫃子前流連徘迴。

最近, 類似的狀況, 層出不窮, 有時是在不被贊同的時間吃口香糖 (早上還沒吃早餐前或是晚上刷牙後), 然後將膠體黏在床旁的小抽屜邊.... 孩子告訴我, 她害怕一個人走到外面丟垃圾… (晚上上床前, 客廳的燈是暗的)

在了解孩子行為的原因後, 我提供她解決的方法, 而不去質問她睡前偷吃口香糖。

對於頭腦知道, 卻無法控制自己行為的孩子, 在對物品的慾望上, 引導她, 認識自己的欲望 -- 承認它, 再讓她了解她為何不能拿他人的物品! 而對於孩子的口腹之慾, 我選擇放下自己當時的原則與規定, 多吃ㄧ顆糖, 不會讓孩子生病, 卻能讓孩子看見自己心中真實的欲望, 那麼, 我選擇讓孩子真實以對。

對於孩子以後是否會因為「想要」的慾望而無限上綱? 我倒是一點也不擔心。

教育, 不在這麼一時, 慾望, 也不是用著道德教條就可以規範的。

我相信, 當人能「真正」「看見」自己時, 就會有「面對」與「改變自己」的勇氣, 那麼, 讓孩子怎麼看見自己, 才是我們最重要的課題!

與孩子談慾望、 談真實感受, 而不加上道德的標準與評斷, 其實需要很多的自省與自我面對。

對於孩子在校的行為, 首先要放下的, 是我們自己的 「面子與在意」(在意孩子的表現「好壞」), 在與孩子談的過程裡, 只談論她這樣的行為, 帶給對方的感受, 與當她是慶芳時, 心裡的感受又是什麼?!

為了確認, 孩子清楚知道, 下次想要同學的東西時要怎麼做; 兩天假期, 問了幾次, 孩子甚至告訴我:「媽媽, 你已經說過了啊!」

呵呵... 我只是想確認, 你的頭腦已經明白了, 剩下的, 就是要你自己能夠自心而出的自律了。

p.s. 對老師, 寫了幾封信, 除了謝謝老師告訴我孩子在校的行為外, 也將自己的想法寫下來分享給老師, 讓老師能了解我的看法與做法。 孩子上幼稚園後, 發現最重要的, 是這樣與老師的溝通過程。 老師更了解孩子, 也更了解我們的想法, 在面對與引導孩子時, 不會有太大的差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